找到相关内容1735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十四无记

    ,以是故佛不答。譬如人问构牛角得几升乳,是为非问,不应答。复次世界无穷如车轮,无初无后。复次答此,无利有失堕恶邪中,佛知十四难常覆四谛诸法实相,如渡处有恶虫,不应将人渡,安隐无患处可示人令渡。复次有人言,是事非一切智人不能解,以人不能知,故佛不答。  复次若人无言有,有言无,是名非一切智人。一切智人,有言有,无言无。佛有不言无,无不言有,但说诸法实相。云何不名一切智人,譬如日不作高下,亦不作平地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5057573.html
  • “中观”互发互尽

    ,见中道即生般若正观。比如《涅槃经》云:“十二因缘,不生不灭,能生观智,比如胡瓜,能发热病也。”因为诸法实相本来不生灭,凡夫颠倒分别,没有正观见解,故只见到诸法生灭断常之相,但圣人以正观智慧观诸法,本来如此,不生不灭。凡夫若能观十二因缘不生不灭,便能发生观智,如胡瓜能生热病。观发中者,是说众生本来认为因缘是生灭是生死断常,而不知是诸法实相。若能以正观智慧去观察,分析认识,检查生灭法实体不可得。也就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1665166.html
  • 菩提达摩《二入四行论》简析

    理”之一字作何解释是十分关键的。从文义看来,“理”即诸法实相、毕竟空、法性等义。所以,“理入”其实可以理解为使自己的认识与诸法实相相契合。从文义上看,菩提达摩也是十分重视经教的。正因为如此,他首先指出...分别的清净心念坚定而不散乱和中断,即要“净念相继”,也是后世禅宗所说的“保任”。到了这时,更要逐渐摆脱对经教文字的依赖,不会因为经教所说的不同而放弃内心的清净念头。这样,使自己内心的念与清净的诸法实相之...

    雪 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4067271.html
  • 印超师“天台讲义”谓“天台宗是中观空宗一支”澄清微言

    具之“三德秘藏”(佛果总持),于惑业苦三道,即是圆融三谛:佛因总纲:究竟解脱之始终心要——为最的关键。十则宗纲教义即:1、诸法实相,2、圆融三谛,3、一念三千,4、三法无差,5、性具法门,6、无情有性...无须翻转)“的即”台妙。与山外派“观妄心成佛”之四十七年大论诤——功高理绝之:纯圆独妙之诸法实相:大白于天下。故古代诸宗诸祖、咸崇智者大师为东土释迦牟尼佛。  近代证得法华三昧之本空法师《烟雨集?天台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973743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徒都愿往生极乐世界吗?

    为之说法,开示诸法实相即缘生性空的道理(观无量寿经)。 一旦悟透了诸法实相,实证了诸法实相──诸法缘生,体性本空,便可破除一切的善恶观念,一切的善业恶业也就一时抖落。那就叫做业障消除,那就不再受到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22312978726.html
  • 般若·智慧·无知

    诸行无常、涅槃寂静,从而得大自在不著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不动真际而演说诸法实相,虽说法普度众生而不动法身,所谓随缘不变、不变随缘。随缘不变者,是说诸佛游历十方世界救度众生而不著生死,虽然断除一切生死...圆融无碍的无上境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诸法实相——佛教中道观!  实际上佛教的中道观并不是说有一个不偏向两边的中间思想存在,而是指断除了二边之见后,所证得的无我见、无所知、无所得的正观。此“正观”称为正因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1146855.html
  • 人生四相

    人生四相  唐仲容  缘生法和真如是世出世间的根本真实,而缘生法和真如的具体所指就是人生。所以,讲缘生法和真如就是讲人生实相,今从四个方面加以显示:   一、有相无体  正观人生所摄的诸法,其真实相就是有相无体的中道。虽相有,但非世俗所说之有;因它刹那变化,非断非常,故诸法实相的“有”属远离名想言说的妙有。虽体无,但非世俗所说之空;因世俗空仍有空相在,诸法实相的“空”属远离名想言说的真空。人生的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850417.html
  • 三论宗的 于谛教谛两种二谛义

    为什么叫"于二谛",于二谛是什么意思呢?它的大意是说:诸法实相,非空非有,世间诸法,也非定有定无,本来是不二相的。但是说它是有,"于"世人是实,世人认为是"实",所以叫做"世谛";说诸法是空,"于"出世二乘圣人是实,出世圣人认为是"实",所以叫做"真谛"。诸法实相,既是非空非有,但是对"于"凡圣两种人来说,就成为是"空"、是"有"的两种谛实,这两种谛实,就是空、有二谛,这种二谛,就叫"于二谛"或叫...

    常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4738990.html
  • ‘止观相即’的两种方式

    707b。】。这种相即,无论是在空间上,还是在时间上,都是表示诸法‘当体全是’、‘体性不二’,它们彼此之间既是‘同体’又是‘同时’的。  这种‘当体全是’的相即,所要表达的内容,其实是我们对于诸法实相的把握。但是,我们体认‘诸法实相’的途径,从来就是多面向的:站在‘个人’自身的立场来看,世界具有一种诸法实相;而站在‘宇宙’全体的角度,世界又有一种诸法实相。在第一种情况里,个人把自身规定为主体,赋予自我...

    李四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4339258.html
  • 论圆教思想的现代契机

    一、前 言   天台宗的根本思想就是圆教思想。因此,天台宗的伟大,也就在于圆教思想的伟大!而圆教思想的核心,则是“诸法实相论”,这个“诸法实相”的...天台宗的圆教思想就是从《法华经》的“诸法实相”而来的,在整部《法华经》中,对于开示悟入诸法实相(佛之知见)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,又作了明确的指示。所以,这是一部极为殊胜的大乘宝典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0641660.html